山东-济南市-槐荫区
医药类 本科公办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创建于1915年的山东省第一所官办医学高等学校——山东省立医学讲习所,历经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山东省立医学院、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山东医学院、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泰山医学院等历史发展时期。201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融合改革,决定组建齐鲁医科大学(筹)。经教育部批准,2019年2月,由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整合组建而成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成立,同时挂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牌子,掀开了聚力改革创新、争创一流大学的崭新篇章。
校(院)是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冲一流”高校。校(院)在济南、泰安设有校区,主校区位于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核心区域(济南市青岛路6699号),在济南、青岛、济宁等地建有研究机构,总占地面积6000余亩。
有在职职工1.9万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两院院士9人(含双聘院士5人)、海外院士2人,国家海外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84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384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4338人,博士学位人员2727人。
校(院)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53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5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专业群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3个。27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课程入选省思政课“金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2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2000余人、研究生3300余人、留学生400余人。
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一般社会科学等9个学科居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8‰,居全国独立医学院校第8位。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排名居全国独立医学院校第7位。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建设学科,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6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学科。有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高水平创新平台60余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项,山东省科技奖励一等奖11项。
拥有附属医院多家,并形成山一大医疗体系,年均直接服务群众就诊3000余万人次。有1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7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复旦大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上,有13个专科进入全国前十或获提名。曾在全国率先实现以省为单位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疟疾、麻风病,夺得新中国灭病史上“四连冠”,其中丝虫病防治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誉为“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创造性的成果”。目前指导全省开展职业病、皮肤病、寄生虫病、肿瘤早诊早治、辐射防护、防盲治盲、罕少见疾病等防治工作;拥有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
校(院)是首批颁发山东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院校,自2004年起招收来自美国、韩国、印度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本科和硕士留学生,国际办学声誉良好。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等30余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和医疗、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校(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校(院)第一次党代会擘画的发展蓝图,大力实施“三步走”战略和“135工程”。“135工程”即坚持加强校(院)党的建设这一核心,夯实“人才、学科、文化三大建设”,实施“教育、科研、医疗、国际化、校(院)治理五项提升计划”,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为目标,全面推动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和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医学科学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